社会责任-pg电子最新网站入口

社会责任

人民邮电报:珠峰下的中国铁塔人来源:人民邮电报      发布时间:2017-07-25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北部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境内,日喀则因珠峰而更为盛名。从拉萨到日喀则的“天路”工程建设难度极大,建成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日喀则的自然条件有多么艰苦恶劣。作为日喀则地区“信息天路”的建设和保障者,成立两年多的中国铁塔日喀则分公司经历了怎样的创业历程?这些珠峰下的中国铁塔人工作和生活状态又是怎样的? 2017年7月18日,《人民邮电》报记者从拉萨经历一整天汽车颠簸来到日喀则。

地广人稀 条件恶劣    承担全区最重的建设维护任务

日喀则国境线长1753公里,国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下辖1个市辖区、17个县。日喀则地形复杂多样,基本上由高山、宽谷和湖盆组成,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高山、原始森林、草原、雪原、荒漠、湖泊、沼泽等,空气稀薄,气压低,氧气少,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年平均达3300小时),高原紫外线强烈,昼夜温差大(日温差可达到20°c以上)。

中国铁塔日喀则分公司总经理于立群对记者说:“日喀则区域面积在全区排名第三,但日喀则铁塔公司通信铁塔建设和维护任务在全区最重。2016年承接运营商建设需求1097个,2017年到目前为止承接了运营商建设需求843个,这些新建需求站址绝大部分处于乡镇及边远乡村,自然条件非常艰苦。日喀则铁塔公司还承担着2799个站址的维护任务,边远及高山等自然条件艰苦地区的站址占到60%,每个区域经理维护管理任务超过130个,在雨季和雪季(差不多8个月)挑战更大。”

中国铁塔日喀则分公司全员共45人,人少事多,条件艰苦,如何破解建设和维护难题?

为推动高效建设,中国铁塔日喀则分公司积极主动多次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通过不懈努力,推动日喀则市政府于2016年4月出台了《日喀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全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的通知》。中国铁塔日喀则分公司利用该政策文件,积极走访、沟通,向日喀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园林局、发改委等市政管理部门申请占地用地需求。中国铁塔日喀则分公司还积极与市城乡建设规划局沟通,并正式成为日喀则市城乡建设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这也是日喀则市通信行业唯一成员单位。2016年,中国铁塔日喀则分公司还参与了“日喀则市‘十三五’城市建设规划”“日喀则市各县级城市建设规划”等多项规划工作,并将运营商后期潜在建设需求纳入“十三五”规划中,为后期基站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推动维护工作满足运营商要求,中国铁塔日喀则分公司与代维合作单位精诚合作,并在全区开创了与运营商联合巡检维护新模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维护质量。据中国铁塔日喀则分公司副总经理王群力介绍,2016年,公司组织运营商联合巡检3次,驱车巡检路程近10000公里,巡检路线覆盖日喀则市18个区县,共计巡检980站,通过联合巡检,解决了大量基站一系列“老、大、难”问题。日喀则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区,中国铁塔日喀则分公司在两年多时间内经受住了定结“5?22”地震、十一世班禅法会、珠峰文化节等各类活动的通信应急保障考验,全力保障了三家运营商通信畅通。

不畏艰险 勇往直前    铁塔人为“信息天路”护航

在日喀则地区建设维护通信铁塔有多难?记者随日喀则铁塔人进行了现场巡检体验。7月19日,记者一行来到318国道旁的一个站点,实际上日喀则铁塔公司考虑到记者一行刚从内地来到高原,选择了一个条件比较好的站点,而7月也是日喀则全年中气候很好的一个月份了。

记者一行驱车来到山脚下,山体垂直高度150米左右,坡度约60度,乱石嶙峋,荆棘遍布,没有现成的路,只能自己找。基站位于山顶之上,海拔高度约4080米。在高海拔地区,登山时体力消耗非常快,在垂直高度上每上升10米都会气喘吁吁,脑袋嗡嗡作响,记者一行花了半个多小时才爬到山顶的基站。由于高反,记者一行坐着休息了5分钟才开始采访,跟随区域经理多加巡查塔桅、机房、机房配套、动力设备、客户设备等设备运行情况,以及机房日常管理、代维管理等维护管理情况。有着20年基层通信建设经历的多加对记者说:“日喀则光照强烈,利用太阳能进行电力供应是主要方式,公司太阳能基站占到70%以上。遇到连续下雨下雪,太阳能电力系统无法供电,这时我们维护的考验就来了。最常见的维护工作就是上山给太阳能板除雪,需要在雪地里从山脚爬到山顶,有的时候需要背上几十斤的电瓶,甚至抬上两三百斤的油机上山发电,摔倒擦伤是常有的事。”

在本次采访中,记者还遇到了另一名通信老兵——扎西平措。他在同事的眼中是个只会干事不喜欢说话特木讷的人,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他才讲了一些自己两年多的经历,这些事在他看来不值一提。扎西平措负责岗巴、定结、亚东三县的工作,岗巴、定结海拔在4600米以上,亚东海拔从2000多米到5000米,气候多变、道路险峻,环境更恶劣。2015年伊始,日喀则铁塔公司迎来开局之战——资产清查,当时日喀则普降暴雪,特别是扎西平措辖区更是遭遇严重的雪灾。清查基站60%均位于高山峡谷带,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积雪厚度达2米,山顶风口风力高达11级,且受自然环境影响,山地地形崎岖陡峭,无直接进场公路,上站清查全部依靠徒步行进,前往基站极为困难。扎西平措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到,带领清查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低温缺氧、道路不畅的困难,顶着凛冽的寒风,在齐腰的积雪中行进,征服了一座座横亘在眼前的大雪山,顺利完成了艰难站点的资源清查任务。

目前,日喀则铁塔在岗巴、定结、亚东三县存量站址有270个,其中太阳能基站达到200个左右,一到雨季、雪季维护就非常困难,而定结县的站点建设维护难度更大。定结县7月到9月多是雨季,蚂蟥很多。扎西平措说,在定结县建设维护过程中被蚂蟥咬伤是常有的事。而定结县中又属陈塘沟条件最艰苦,去陈塘沟只能从定结县走70公里山路进入,陈塘沟每年10月到次年5月一般都会下雪,而且由于气候多变还经常会下雨,在陈塘沟内有时一天可以经历好几个季节,遇到下雨下雪道路阻断根本出不来。有一次,他和维护人员完成维护工作往外走,遇到山体塌方,从18时到次日11时足足被困了17个小时。还有一次陈塘沟沙列村基站需要紧急上站维护,扎西平措足足走了12个小时山路才到达,抢修完成已是深夜,这个基站附近没有村庄,他只能靠着一棵树在山头露宿。2015年8月的亚东县堆那乡夏季牧场站建设也令扎西平措感慨万千。为满足牧民的通信需求,运营商提出在海拔约5000米的山头上建站。车辆运送物资只能开到山脚下,山脚到山顶垂直高度达到600米左右,山脊上全是碎石头,单程走一趟需要近两个小时,物资和设备只能通过人力或雇马帮进行搬运,光物资搬运就用了一周时间。

日喀则的嘎玛沟是全世界徒步爱好者心中的天堂,原先没有基站通信闭塞,徒步爱好者进入后就与外界失联,沟内有当地牧民每年进去放牧也无法与家人联系。为了满足当地牧民和全世界徒步爱好者的通信需求而进行的嘎玛沟基站铁塔建设,更是被日喀则铁塔公司亲历者形容为“地狱之旅”。他们在这里建设了9座通信塔,仅有山脚下的1座可以开车到达,其余的8座因为车辆无法到达,全部人员都是徒步进入沟内,建设通信铁塔的全部工程物资,甚至是水和砂石,都是靠人背及牦牛驮进沟内,施工极其艰苦。2016年年底,项目建设完毕,时任日喀则铁塔公司总经理次仁罗布与日喀则移动负责人普布次仁带着人员组成联合验收小组,徒步进入嘎玛沟对项目进行工程验收,从海拔3000多米的当普沟开始徒步,最高要翻越海拔5400米的朗玛拉山口,一路踏草原、翻雪山、河水、爬冰川、过沼泽,晚上只能在野外搭帐篷睡,白天一早就要起来继续赶路,全程都是狭小的骡马道。到了第三天,马已经走不动了;第四天,牦牛也累得走不动,所有物资只能靠人工背,整整花了七天才完成验收。从海拔2200米的陈塘沟出来,次仁罗布回忆说,陈塘沟那段路要过沼泽和砂石路,沼泽里有很多蚂蟥,在嘎玛沟内根本无法处理,只能任由蚂蟥吸在他们身上,验收完走出来到镇上时,每个人去买了一瓶高度白酒,直接从头顶浇下去,才将蚂蟥驱除。

2015年4月25日,日喀则边境发生了8.1级强烈地震。日喀则铁塔公司抢修队员冒着余震、山体滑坡及滚石的危险协助运营商铺设紧急光缆、紧急开通基站,第一时间打通了灾区群众的通信“生命线”,被西藏自治区通管局授予了“4?25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两年多来,珠峰下的中国铁塔人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多少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落下了关节炎、痛风等疾病,但他们始终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一路披荆斩棘为“信息天路”护航。用他们的话说:“无论再苦再累再险,每当一座座基站铁塔立起来,每当一次次及时完成抢修,看到老百姓高兴地拿着手机通话,我们就像登上珠峰一样格外自豪。”

网站地图